首頁 > 人教版 > 高中 > 歷史 > 必修3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高中歷史第五單元復習課《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二)》(必修3)

    點贊 收藏 評價 測速
    課堂提問

    課程內容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二)》
    一個主題:學習西方與救亡圖存的緊密結合
    一個方向:向西方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傳播)
    三個階段:器物(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制度(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傳播)
    一、新文化運動
    1、代表人物:陳獨秀、蔡元培、李大釗、胡適、魯迅
    2、內容:
    (1)前期: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發(fā)對舊文學
    (2)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3、影響:
    (1)進步性:沖擊了封建思想的傳統地位;使人們思想獲得了空前的解放;中國知識分子受到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2)局限性: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錯誤傾向
    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傳播過程:
    開始:十月革命后,李大釗率先舉起社會主義大旗。
    傳播:五四運動大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撰寫文章、成立社團、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宣傳、創(chuàng)辦刊物)
    2、傳播意義:
    (1)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2)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成立,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
    (3)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國近代不同社會思潮對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并分析其原因
    (1)洋務思潮對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主體,不可動搖
    原因:長期閉關鎖國導致盲目自大;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
    (2)維新思潮對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研究儒家思想為我所用
    原因:封建勢力強大,資產階級弱小,康有為借孔子名義從內部否定封建專制的合理性
    (3)三民主義對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來建設新文化
    原因:民主革命形勢的發(fā)展;資產階級救亡圖存
    (4)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認為傳統文化禁錮人們思想應該革新
    原因:北洋軍閥利用孔子企圖達到復辟的目的;孔子成為封建思想的代表,實現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需要
    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大致可劃為三個階段:
    (一)器物層面的思想解放(19世紀40-90年代)
    大部分的中國人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抱著“貴華夏,賤夷狄”的觀念,拒絕向西方學習。林則徐和魏源等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沖破這種觀念的束縛,開始睜眼看世界,編譯了一些介紹西方的書籍,如《各國律例》《四洲志》《海國圖志》等等,并進一步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19世紀60年代曾國藩和李鴻章等洋務派繼承和發(fā)展了這一思想并付諸于實踐,在“中體西用”的理論指導下創(chuàng)辦了一系列的軍事工業(yè)、民用工業(yè)、新式學堂和近代海軍,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制度層面的思想解放(19世紀90-20世紀初期)
    1、甲午戰(zhàn)爭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也證明了中體西用的理論的破產。巨大的民族危機促使先進的中國人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在繼承和發(fā)展早期維新思想的基礎上,提出比較完整和系統的維新變法理論,即變法圖強,興民權、設議院,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他們通過著書立說,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宣傳自己的思想,并以《時務報》為輿論陣地與頑固派展開激烈論戰(zhàn),猛烈抨擊了因循守舊、固守封建專制制度的舊思想,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他們還發(fā)動了戊戌變法,將維新思想付諸于實踐,使中國近代的思想解放深入到制度層面。
    2、20世紀初期,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各種改良、救國的主張都行不通,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提出徹底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實行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派以《民報》作為輿論陣地,與保皇派展開激烈論戰(zhàn),猛烈地抨擊了“要維護清政府統治和中國不能馬上實行民主共和制度”的舊思想,并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實行了制度層面的變革。
    (三)思想文化層面的思想解放(20世紀10-20年代)
    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民主共和制度成了空招牌。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為首的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改變國民傳統的道德觀念才能真正推動社會進步。他們掀起了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的倫理道德和綱常名教,以及舊道德的載體舊文學發(fā)出了猛烈的抨擊,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在新文化運動后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民主革命提供了新方向。新文化運動把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深入到思想文化層面。
    注意:這三個層面的思想解放不是絕對和孤立的,如戊戌維新運動,既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又是一次政治革命運動,更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既有制度層面的思想解放,也有思想文化層面的思想解放。維新思想家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宣傳自由平等、社會進化觀念,批判封建綱常倫理;闡揚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思想;推動文藝、學術、教育、社會風習等廣泛的文化革新運動。中國近代的思想啟蒙是與愛國救亡和政治改革緊密聯系。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王老師

    男,中教中級職稱

    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有著熱情而又富有個性的人格魅力,善于激發(f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第八單元復習課《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二)》(必修3)

    高中歷史第八單元復習課《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一)》(必修3)

    高中歷史第七單元復習課《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二)》(必修3)

    高中歷史第七單元復習課《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一)》(必修3)

    高中歷史第六單元復習課《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二)》(必修3)

    高中歷史第六單元復習課《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一)》(必修3)

    正在播放

    高中歷史第五單元復習課《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二)》(必修3)

    高中歷史第五單元復習課《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必修3)

    高中歷史第四單元復習課《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fā)展歷程(二)》(必修3)

    高中歷史第四單元復習課《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fā)展歷程(一)》(必修3)

    高中歷史第三單元復習課《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二)》(必修3)

    高中歷史第三單元復習課《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一)》(必修3)

    高中歷史第二單元復習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二)》(必修3)

    高中歷史第二單元復習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一)》(必修3)

    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復習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二)》(必修3)

    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復習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一)》(必修3)

    高中歷史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復習課)》(必修3)

    高中歷史第八單元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必修3)

    高中歷史第八單元第23課《美術的輝煌》(必修3)

    高中歷史第三單元第10課《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必修3)

    評論

    點此登錄 后即可暢所欲言

    聯系我們 版權說明 幫助中心 在線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