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021年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唐詩五首》
一、單選題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徙倚欲何依(徘徊) 山山唯落暉(落日的余光)
B.東皋薄暮望(稀薄) 晴川歷歷漢陽樹(分明的樣子)
C. 芳草萋萋鸚鵡洲(草木茂盛的樣子)
幾處早鶯爭暖樹(向陽的樹)
D. 亂花漸欲迷人眼(五顏六色的花)
征蓬出漢塞(飄飛的蓬草,古詩中常用于比喻遠(yuǎn)行之人)
2.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野望》這首五言律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diào)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
B.《渡荊門送別》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寫景名句,它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和空間感。“隨”字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入”字則力透紙背,寫出了長江的氣勢。
C.《黃鶴樓》中“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以虛寫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美景。
D.《渡荊門送別》是五言律詩,既蘊(yùn)含了詩人對前程的展望,也有他對故鄉(xiāng)的深情眷戀。
3.下列詩句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A.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B.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C.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D.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4.下面對王維的《使至塞上》一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以簡練的筆墨寫此次出使的經(jīng)歷:詩人輕車簡從,要到遠(yuǎn)在西北邊塞的居延去慰問邊境將士。
B.頷聯(lián)寫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天的上空,蘊(yùn)含了作者內(nèi)心的激動和興奮之情。
C.尾聯(lián)寫作者經(jīng)長途跋涉,在蕭關(guān)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
D.這首詩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實為邊塞詩之名作。
二、填空題
1.李白《渡荊門送別》中化靜為動,表現(xiàn)雄渾開闊意境的詩句是:,。表現(xiàn)了奇特大膽的想象的詩句是:,。借故鄉(xiāng)之水,表達(dá)對故鄉(xiāng)思念之情的詩句是:,。
三、按要求做題
1.閱讀《渡荊門送別》,請描繪出“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句詩的景象。(100字以內(nèi))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出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yùn)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
創(chuàng)作背景: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此前詩人曾因得罪權(quán)貴而被貶為江州司馬,精神上因此受到嚴(yán)重打擊,思想上也由“兼濟(jì)天下”轉(zhuǎn)為“獨善其身”。這時,他為避免在朝為官遭受黨爭之禍,主動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離開了京師,心情恬靜一些,該詩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fēng)光,抒發(fā)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理解詩意
1.首聯(lián):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孤山寺:南北朝時期陳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華。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筑。唐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錢塘湖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里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不久。
云腳低: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說“云腳低”。點明春游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的時候。云腳:接近地面的云氣,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時。“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里指低垂的云。
詩的首聯(lián)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兩個地名連用,顯示出一種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后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tài)天容。
2.頷聯(lián):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zhuǎn)動聽。
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啄:銜取。燕子銜泥筑巢。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筑巢銜泥。頷聯(lián)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jī)。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zhuǎn)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
“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yīng)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tài)?!罢l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xiàn)出詩人細(xì)膩的心理活動,并使讀者由此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
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jī)。
3.頸聯(lián):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亂花:紛繁的花。
漸:副詞,漸漸地。
欲:副詞,將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淺草:淺淺的青草。
才能:剛夠上。
沒(mò):遮沒,蓋沒。
頸聯(lián)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jié),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tuán),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
“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xì)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jīng)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
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jīng)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xiàn)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將其寫入了詩中,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
4.尾聯(lián):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厭。足,滿足。
陰:同“蔭”,指樹蔭。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筑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
尾聯(lián)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
主題探討
通過對湖水、云腳、早鶯、亂花、淺草等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一幅景色明麗、春意盎然、充滿生機(jī)的西湖早春圖,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心情和對湖光山色的無比熱愛之情。

張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從教28年,省級“先進(jìn)教育工作者”,市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科研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