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教版 > 高中 > 歷史 > 必修3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歷史第二單元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一)》(必修3)

    點贊 收藏 評價 測速
    課堂提問

    課程內(nèi)容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一)》
    一、文藝復興
    1、含義:
    2、旗幟(核心):“人文主義”——(1)提倡人性,反對神性,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xiàn)世的幸福;(2)提倡個性解放,反對盲從盲信的愚昧思想。
    3、背景:
    (1)經(jīng)濟:意大利最早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
    (2)政治: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的精神需求
    (3)文化: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遺產(chǎn)和人才結構
    (4)現(xiàn)實:黑死病給人們帶來恐慌,要求沖破宗教束縛
    4、特點:借助復興古希臘和羅馬文化來反封建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低。
    二、巨匠的人文風采:
    14世紀中期,意大利文藝復興開始
    1、意大利:
    (1)前三杰:
    a、薄伽丘《十日談》,為歐洲近代短篇小說開了先河
    b、但丁《神曲》分《地獄》《煉獄》《天堂》;表達了但丁對人類智慧和理想的追求。
    c、彼特拉克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歌集》對以后的歐洲產(chǎn)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
    15世紀后期,意大利文藝復興進入全盛期。
    (2)后三杰:
    a、達.芬奇:“誰不尊重生命,誰就不配有生命”;善于將解剖學、透視法和明暗轉移法運用于繪畫之中;突破“圣像圖”的畫法,用寫實的繪畫提示人性的善惡。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
    b、米開朗琪羅:《大衛(wèi)》《摩西》
    c、拉斐爾:擅長畫圣母像被稱為“畫圣”;是古典美術精神的典范;代表作《西斯廷圣母》
    2、英國:
    時間:16世紀
    人物:莎士比亞
    作品:《哈姆雷特》
    歷史地位: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的文學最高成就,對歐洲現(xiàn)實主義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16世紀時,西歐大陸的文藝復興之風吹到了英國,造就了一位卓越的戲劇家——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著名四大悲劇作品:《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三、文藝復興的歷史意義:
    在思想方面,文藝復興沖破了基督教神學桎梏,喚醒了人的自我意識,高揚了為創(chuàng)造現(xiàn)世幸福而奮斗的精神,為后來啟蒙思想的出現(xiàn)打下了基礎。
    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發(fā)展開辟了道路。在文學藝術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眾多的精湛藝術成為人類藝術史上的絢爛篇章,永放光芒。
    在自然科學方面,人文主義提倡科學實驗、注重實踐,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說明 幫助中心 在線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