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北師大 > 初二 > 語文 > 下學期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比較·探究《東施效顰話語詞》

    點贊 收藏 評價 測速
    課堂提問

    課程內容

    第二單元比較·探究《東施效顰話語詞》
        讀一九八八年《讀書》上塵元先生的連載文章《在語詞的密林里》,很感興趣。忍不住東施效顰,到密林里覽覽勝,順手牽羊,“亂砍亂伐”一下。
        報告  請示報告也好,(軍人)進(首長)門前喊“報告”也好,都有下對上通消息或反映情況的含義。但“作報告”“作大報告”“傳達報告”“傳達報告精神”……等語詞中的報告的含義,則更接近于“講話”“講演”“演說”,更多的是上對下的走向了。至于“報告文學”“時代的報告”這些詞語的報告,接近于報道。而“小報告”一詞,則帶有進讒或誣陷的貶意了。
        似乎是為了區(qū)別下對上的報告與上對下的報告,有時我們用匯報一詞表示下對上的反映情況。當然也有人為了謙虛,把自己的發(fā)言、提意見、提建議甚至演說稱為“匯報一下”。
        英語里,報告、匯報都用report一詞,講演則用lecture,講話用speech。就是說,是把作報告的報告與請示報告的報告區(qū)分開來的。報告文學、報道用reportag,來自report詞根,僅與“匯報”密切相關。
        也有時候為了突出講話的權威性質,我們稱為“作指示”。
        其實按中文原義,報告與匯報區(qū)別不大。當初我們不用演說,更不用“訓話”之類的詞,而用“報告”,可能正是為了體現(xiàn)一種領導人的謙遜和理想化的平等性。
        代表  當作為指人的稱謂時,應指被推舉或委托的人,受權并承擔義務為某人或某一群人辦事。代表團應該是被一個團體、一個單位、一個部門或機構委派的一個團體(三人以上)。后來這個詞用得越益廣泛,例如我們常常稱與會人員為“代表”,不論是來開學術討論會、工作會、訂貨會、發(fā)獎會的。只要正式報到,集中食宿并享有會議正式成員權利的,都可稱為“代表”。重點在與“列席”“來賓”區(qū)分,而不在于表明這個會是個代表會議。代表團也常常未承擔交辦任務,又非由“代表”們組成,而只是泛泛地去參觀旅游或友好訪問。
        反映  群眾反映,不良反映,反映很好等詞中的反映,似乎本應是“反應”。而反映情況、反映意見、反映問題等動賓詞組中的反映,則本是匯報、報告之意?!坝蟹从场保F(xiàn)多用作有批評性意見乃至輿論的簡稱。最近又出了個新名詞“反饋”,許多過去用反映反應反響回音回復的詞的地方,現(xiàn)在一律“反饋”開了。反饋似是電學名詞,其實“反映”最初也是光學名詞,“反應”為化學或醫(yī)學名詞,“反響”為聲學名詞。最初用反映反應反響時,估計也是比較新比較科學的吧,現(xiàn)在則得學會用“反饋”才夠得上時髦了。
        書記  原義就是秘書。稱政黨領導職務為書記而不稱之為“總裁”之類,想也是為了體現(xiàn)一種更加民主的新興精神。當然,實際工作的分工、職責、權限、要求、影響、威信等各方面,書記與秘書不可能等同起來,這是理所應當?shù)摹h語好辦,一個叫書記,一個叫秘書,書記本身還需要秘書作助手,大家一聽就明白了。但英語等語言似乎還沒解決這個問題。
        批評  批判  漢語最初二者相通,即評論之義,如說金圣嘆批、眉批等等,就是指評論,包括褒獎也包括指責,當然更包括解釋與分析。批判另含一義為判斷指示,可指老師對學生作文,當然也可以指官員對文件的批點、批示、批準、批閱。文藝批評,就是文藝評論,批評家就是評論家,并不是指他專門指出缺點毛病問題。后來,隨著實際生活的演變,批評似乎專指“示瑕求疵”,而批判、大批判的含義就更為嚴重了。
        學習  商務印書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漢語詞典》(簡本)中對“學習”詞條的解釋最為有趣:“學習為外界之刺激與內界之反應在神經(jīng)中樞中組成感應結之歷程,感應結系指感覺神經(jīng)原(現(xiàn)似通用元,下同,王注)與筋肉神經(jīng)原之結合而言,唯感應結初造成時不甚強固,必然反復練習,始能使神經(jīng)通路順遂而無阻,故稱學習?!边@部初版于一九三七年的詞典還解釋學習的另一種含義為學,即效法、受教之意。五六十年代北京市民口角時有指對方為“欠學習”,“你該去好好學習學習”者,雖反映了對學習含義的誤解,但與現(xiàn)今口角時的用語相比,仍然呈現(xiàn)了一種文雅與全民處在學習高潮中的興旺。“辦學習班是個好辦法”,提出時也是極好的,后來“學習班”的含義似乎也轉了,甚至變成一批人為一個有嚴重問題需要審查的人辦“班”了。無論如何,學習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它理應和其他一批最美好的字眼,如革命、理想、人民、青春、斗爭、幸福、解放、光榮……聯(lián)系在一起。
        作風  上述漢語詞典中竟未收“作風”詞條,估計這個詞是在解放區(qū)時興而推廣至今的。按原義應指工作的風格,生活作風則指生活方式。目前實際生活中,作風常指機關干部的工作方法與效率,如作風拖拉,作風生硬,缺少民主作風,作風雷厲風行等說法,系指工作中表現(xiàn)的個人特點特別是性格與習慣方面的特點,至于經(jīng)驗、知識、智商方面的狀況則用“水平”一詞來表示,道德特點用“品質”(原指物品的質量質地的,指人則稱品格。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們喜用“品質”而少用“品格”一詞了)。作風另一方面的更流行的含義,則專指男女關系方面的道德狀況。說一個普通人作風如何如何,不加解釋別人就懂指的是什么。為什么稱之為“作風”呢?想起來怪有意思。喜歡與異性拈花惹草,這也算是一種作風、一種風格嗎?稱為“作風”,除了含蓄求雅以外,是否多少有視為性格與習慣的表現(xiàn),不那么直接反映水平與品質呢?當然“作風”太“惡劣”的話,少不得被認為是品質問題的了。
        對象  稱戀愛至少是尋找配偶為“搞對象”,不知是否說明了哲學的普及。去夏在山東煙臺,見到一些中老年同志稱自己的配偶為“我那個對象”,覺得既雅且嗲,不知是否因為膠東是老區(qū)的緣故,愛用這當年的新名詞。稱配偶為“愛人”開始時也是很有進步意義、“五四”意義的。因為封建社會的婚姻有天命、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居室之倫、有一唱一隨的權利義務關系、有“小姐,望憐惜不才則個”或“救小生一命也”,就是沒有愛,就是不像英語那樣說“我愛你”,或“我親愛的”“我的愛人”“我的甜心”。與之相比,太太先生之屬又何等陳舊!但此詞用長了暴露出弱點,愛人稱謂的弱點在于不分男女又不分已婚未婚。近年又時興將未婚情侶稱為“朋友”,倒也差強人意,可惜與傳統(tǒng)漢語中的朋友一義相去甚遠。讀幾十年前的文學作品,還可見愛情追求失敗后拒絕一方為了安慰對方,或追求一方仍不死心而說什么“我們做朋友吧”這類的句子。
        幫助  本來是一個很普通的詞,指幫忙與援助。幫忙指分做他人之事,援助指救助。英語喊救命為“help”也與幫助之意相當,但更多了些緊急意味。如果中國人掉到水里或遇到強盜不喊救命而喊“請幫助”,未免太“慢性子”,甚至會被以為是要旁人幫他提重物或找失物。我們有時把批評某人稱之為幫助,這體現(xiàn)了毛主席講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用意是很好的。真正做到自覺自愿地尋求這種幫助,接受這種幫助,則需要努努力。同樣,真正做到批評別人充滿幫助的美好感情,也是需要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很好的思想修養(yǎng)的。
        點名  本是軍營、學?;蚱渌M織嚴密之機構按名點換,檢查人員出勤在崗情況之意。后來把指名道姓的表揚,特別是批評稱之為“點名表揚”“點名批評”,特別后者,含義較嚴重。故有過所謂不要輕易點名、點名要哪一級批準之類的規(guī)定。也有時明知是誰而不指出名來,如說“×××的那個人”“黨內最大的×××”等,以示政策上的區(qū)別。
        欣賞  這也是一個美好的字眼,講一種喜悅、喜愛,講一種滿意的心情,當用到藝術上的時候,則是講審美的愉悅、美的享受。有趣的是我們有時講領導滿意某個人的時候,也可以說“對××很欣賞”,這個詞義的延伸還是滿有意思的。北京人有時則說成“感冒”或“很不感冒”?!案忻啊痹谶@里,是“感興趣”的故意誤讀,故意誤讀誤說誤解,是相聲技巧之一。不過這里的“感冒”,沒什么深意,有點耍貧嘴。
        精神  含義皆明。稱文件的主旨為文件精神,稱領導意圖為上面的精神,則是“精神”一詞含義延伸。意在強調不僅要領會貫徹條文、字句、具體規(guī)定,更要有概括的,且具有一定靈活性的理解。這樣,在符合精神或不符合精神的判斷思索上,也常需多方推敲斟酌。
    閱讀練習·探究
    一、本文關于“報告”“反映”的含義在《人民科學家的精神風采》中幾乎都用到了,請一一辨析。
    二、仿照本文,述說“滑坡”“剎車”(《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軍備競賽”(《細菌的啟示》)等語詞的本義和新產(chǎn)生的意義,領會語詞內涵與時代生活之間的關系。
    三、選擇你寫作實踐中常用的一兩個詞語,也仿照本文“效顰”一下。

    評論0

    點此登錄 后即可暢所欲言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說明 幫助中心 在線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