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北師大 > 初三 > 歷史 > 下學期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初三歷史下冊第12、16課《蘇東的艱難探索、告別“雅爾塔”(1)》

    點贊 收藏 評價 測速
    課堂提問
    課程內容:
    《蘇東的艱難探索、告別“雅爾塔”》
    《蘇東的艱難探索》
    赫魯曉夫的小修小補
        1953年,赫魯曉夫任蘇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舉起了改革的大旗。他把農業(yè)作為改革的突破點,推行一系列發(fā)展農業(yè)的措施:削減農業(yè)稅,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業(yè)投資,大規(guī)模開墾荒地等。同時,赫魯曉夫對工業(yè)也施行“手術”。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時期形成的經濟模式。
    在進行經濟改革的同時,赫魯曉夫也進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他提出要反對個人崇拜,批判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對歷史上的冤假錯案進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赫魯曉夫改革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從總體上講,卻只是對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補,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東歐消費者的天堂”
        匈牙利領導人卡達爾致力于推行改革。他強調,不應該“奴隸般地模仿外國的模樣”。在卡達爾的領導下,匈牙利從1968年起在全國推行全面經濟體系改革,主要是把國家的計劃管理和商品生產、市場調節(jié)有機地結合起來。政治上,匈牙利政府注意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改革使經濟穩(wěn)步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國家政局也長期保持穩(wěn)定。

    《告別“雅爾塔”》
    戈爾巴喬夫改革
        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面對長期積聚的矛盾,他著手進行全面改革,提出了社會經濟“加速發(fā)展戰(zhàn)略”。改革最初全部集中在經濟領域,但并未收到預期的效果,經濟發(fā)展每況愈下,市場出現了極為嚴重的供不應求狀況。
    隨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轉入政治領域。他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思想,導致蘇聯思想界極端混亂。他主張由“一黨政治”向“多黨政治”過渡。蘇共的領導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了,但卻沒能及時建立起一個能夠實現平穩(wěn)過渡的領導機構。
    蘇東劇變
        1991年,戈爾巴喬夫與一些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加緊磋商,公布了《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它意味著蘇聯將由原來的聯盟變成一個松散的邦聯國家。部分黨和國家領導人力圖阻止聯盟的解體,發(fā)動了“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后,國家大權轉移到葉利欽及其支持者手中,政權性質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各中和國的分離勢力也急劇增長,紛紛宣布獨立。12月,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11個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正式宣告結成獨立國家聯合體?!蔼毬擉w”只是獨立國家間的協調聯合組織,不具有聯盟國家的性質。蘇聯解體了。以美蘇兩極對峙為主要支撐的雅爾塔體系宣告結束。

    聯系我們 版權說明 幫助中心 在線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