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蘇教版 > 初三 > 語文 > 下學期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愚公移山》

    點贊 收藏 評價 測速
    課堂提問

    課程內容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探究·練習
    一、愚公移山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故事的結局是天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你認為這樣安排是否有損愚公的形象?為什么?
    二、河曲智叟和愚公的妻子都反對移山。根據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他們的理由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有些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比較復雜,請注意區(qū)別。
    例如:
    1、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2、焉: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無隴斷焉
    3、之:以君之力
           跳往助之
           雖我之死
    4、其:其妻獻疑曰
           其如土石何
    四、熟讀課文第三段。

    聯系我們 版權說明 幫助中心 在線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