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內(nèi)容
《桂花雨》
中秋節(jié)前后,正是故鄉(xiāng)桂花盛開的季節(jié)。
小時候,我無論對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賞。父親總是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梅花,那是木蘭花……但我除了記些名字外,并不喜歡。我喜歡的是桂花。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tài)。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葉子;開花時,仔細(xì)地在樹叢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墒枪鸹ǖ南銡?,太迷人了。
故鄉(xiāng)靠海,八月是臺風(fēng)季節(jié)。桂花一開,母親就開始擔(dān)心了:“可別來臺風(fēng)??!”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著:“只要不來臺風(fēng),我就可以收幾大籮。送一籮給胡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婆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時,就應(yīng)當(dāng)“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果讓它開過,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風(fēng)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呢?”母親說:“還早呢,花開的時間太短,搖不下來的?!笨墒悄赣H一看天上布滿陰云,就知道要來臺風(fēng)了,趕緊叫大家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fù)u。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搖落以后,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里,可以加在茶葉里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我念中學(xué)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兒去賞桂花?;丶視r,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墒悄赣H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span>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2021年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3.桂花雨
一、單選題
1.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句中的“浸”字說明( )
A.桂花香味濃郁。
B.氣候潮濕,有被浸泡的感覺。
二、填空題
1.讀拼音,寫詞語。
(1)pó pó()做的gāo bǐng()十分好吃。
(2)全家都jìn()在lán hu?。?span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horizontal_line_replace'>)的香氣里。
2.給加粗字選擇正確的注釋。
新鮮:①沒有變質(zhì);②沒有枯萎;③(空氣)經(jīng)常流通,不污濁;④少見的;罕見的。
(1)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
(2)我們大口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3)市場上有許多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4)當(dāng)時的電視機對于農(nóng)村人來說十分新鮮。()
三、主觀題
1.用關(guān)聯(lián)詞將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話。
(1)我對什么花。我不懂得欣賞。
(2)不來臺風(fēng)。我可以收幾大籮。
(3)這里的桂花再香。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
是的,就是那些看來似乎很不起眼的、樸實無華的蘆葦。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綠油油,迎著輕風(fēng),搖曳著修長的青玉似的秀枝,遠(yuǎn)看猶如一朵朵綠色的輕云,在地平線上飄拂著,給鄉(xiāng)村平添幾分恬靜和飄逸。
幾乎所有的河溝,小湖,池塘,都有綠色的蘆葦掩映著。
每年,當(dāng)春風(fēng)剛剛吹謝雪花,故鄉(xiāng)的蘆葦就迫不及待地從還未褪盡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腦袋。它長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長到幾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狹長的葉子。
到這時候,我和小伙伴們最喜歡摘一片蘆葉,熟練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邊,吹出各種悅耳的樂音。我們還喜歡用蘆葉折成綠色的蘆葉船。手巧的伙伴,還會從舊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當(dāng)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還用香煙匣里的錫紙做成小小的銀色的帆。我們一個個光著小腳丫,蹲伏在河灘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開船啰!開船啰!”在一片歡呼雀躍聲中,綠色的“船隊”便滿載著我們純真的幻想,順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輝的夏夜,我最喜歡帶著弟弟到蘆葦叢中抓紡織娘。紡織娘通體透明,頭上長著兩根細(xì)長的觸須,身上裹著兩片薄薄的玻璃紙似的羽翼。我們把捉到的紡織娘小心地放進小竹籠子里,怕它們餓,就塞進幾朵金紅色的南瓜花。然后將籠子掛在蚊帳架上,任紡織娘用好聽的歌聲伴我們進入甜蜜的夢鄉(xiāng)……
質(zhì)樸實在而不浮華。( )
某事牽動靈魂,縈繞于夢中。形容思念情切。( )
(2)“小心翼翼”是形容 。在畫線句子中,這個詞語表現(xiàn)了 。
(3)用波浪線畫出文中的一個擬人句。
(4)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回憶了與故鄉(xiāng)的蘆葦有關(guān)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5)讀了這篇文章,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來,我們?nèi)齻€人同時來烤紅薯,不許烤焦,也不許有一點兒生硬的,要把皮烤成金黃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噴噴的氣味。”
我說完,立刻找了三個大小差不多的紅薯來,二哥把爐子里的紅煤渣用竹棍子撬(qiào)開,把紅薯埋得很深,上面還蓋了一層薄薄的熱灰,他這樣做,是希望紅薯快點烤熟;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只有我,把紅薯擺在火爐下面那個通風(fēng)的地方,火力( )很大,( )不會損傷紅薯的皮。
不久,紅薯開始熟了一小部分,三個人同時留心變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聞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時候,由紅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幾點醬色的糖漿出來,并且還吐著一縷縷熱氣。
“你們聞到香味了沒有?這是我的紅薯發(fā)出來的?!倍缈湟卣f。
“不!是我的紅薯放出來的?!蔽沂紫葥屩卮稹?/span>
“哪里,都不是,是我的紅薯放出來的清香。”三哥一面說,一面用手指著他的紅薯上面那幾個糖點。
“凡是紅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們吵吵鬧鬧的爭什么?看誰的紅薯烤得又快又好,誰就第一。”母親的幾句話,把我們爭吵的問題轉(zhuǎn)移了目標(biāo),三個人同時都靜下來了。
半小時以后,三個人的紅薯都熟了,結(jié)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數(shù)第一,我?guī)缀蹩奁饋?。母親見形勢緊張,連忙出來調(diào)解,要他們每人分給我一半吃,并且要他們承認(rèn)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個紅薯上面發(fā)出來的,這才使我停止吵鬧。
快活——( ) 炫耀——( ) 調(diào)和——( )
(2)文中的括號里應(yīng)該填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是( )。
A.因為……所以……
B.雖然……但……
C.只要……就……
(3)作者描寫烤紅薯的比賽,兄妹三人個是怎樣做的?他們的成績?nèi)绾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覺得作者為什么“每到冬天,我便要回憶在故鄉(xiāng)那種圍爐烤紅薯的快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認(rèn)識作者
琦君(1916-2006),原名潘希真?,F(xiàn)當(dāng)代臺灣女作家、散文大家,14歲就讀于教會中學(xué)。1916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縣瞿溪鄉(xiāng)一個舊式家庭里,1949年赴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并任臺灣中國文化學(xué)院、中央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chuàng)作生涯。她的名字總是與臺灣散文連在一起。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xué)作品30余種,《細(xì)紗燈》 (獲中山文藝創(chuàng)作獎) 《三更有夢書當(dāng)枕》《簪》 《桂花雨》 《細(xì)雨燈花落》 《讀書與生活》 《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 《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 《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等。她也是著名電視劇《橘子紅了》的原作者。
2006年6月7日凌晨4時45分病逝于和信醫(yī)院,享年90歲。
生字
蘭 籮 婆 糕 餅 浸 纏 茶 撿
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自由朗讀,在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了解課文圍繞桂花雨”寫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
1、“我”喜歡桂花,桂花的樣子笨笨的,但香氣迷人
2、作者回憶桂花盛開的情景,以及“搖花樂”
3、全家到了杭州,母親思念家鄉(xiāng)的桂花。

申老師
女,小教高級職稱
從教30年,市重點小學(xué)語文老師,語文學(xué)科帶頭人,優(yōu)秀教師,語文教學(xué)課題負(fù)責(z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