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蘇教版 > 五年級 > 語文 > 下學(xué)期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早》

    點贊 收藏 評價 測速
    課堂提問

    課程內(nèi)容:

    《早》

      深冬,釀雪的天氣。我們在紹興訪問三味書屋。從新臺門走幾分鐘,過一道石橋,踏進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門就到了。

      三味書屋是三間的小花廳。還沒進門,迎面先撲來一陣清香。那清香純凈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蘭花香。細想又都不像,因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開過,蘭花卻還要遲些日子才開。是什么香呢?據(jù)說“三味”是把書比作五谷、蔬菜、點心的,也許這就是書香?三味書屋是幾十年前的書塾,當(dāng)年“詩云”“子曰”,咿咿呀呀的讀書聲,街上都能聽得到。

      書屋朝西,門兩邊開窗。南墻上有一個圓洞門,里邊有小匾,上題“停云小憩”。東面正中掛一幅畫,畫上古樹底下伏著一只梅花鹿。那是當(dāng)年學(xué)生朝著行禮的地方。畫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樸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齊地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學(xué)生的書桌分列在四面,東北角上是魯迅用過的一張。當(dāng)年魯迅就在那里讀書、習(xí)字、對課,或者把宣紙蒙在《西游記》一類的小說上描繡像?,F(xiàn)在所有書桌旁邊的椅子當(dāng)然都是空的。想到幾十年前若是遇到這種情形,壽鏡吾老先生該會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聽到了那嚴(yán)歷的喊聲,同時記起魯迅在文章里寫過書屋后面有一個園子,園子里有許多蠟梅。

      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來源:是蠟梅花。

      邁進后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yù)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早哇!魯迅的書桌上就刻著一個“早”字。

      這個字還有這樣一段來歷:那年魯迅的父親生了病,躺在床上。魯迅一面上書塾,一面要幫家務(wù),天天奔走于當(dāng)鋪和藥鋪之間。有一天早晨,魯迅上學(xué)遲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書認真著稱的壽鏡吾老先生嚴(yán)厲地說了這樣一句話:“以后要早到!”魯迅聽了沒有說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字:“早”。從那以后,魯迅上學(xué)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

      是啊,的確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學(xué)梅花,作“東風(fēng)第一枝”。

    課后練習(xí):

    1 用鋼筆描紅,臨寫。

    釀  樸  墨  壽  哪  默  瓣

    2 讀讀下面的句子,體會頓號的用法。

    (1)當(dāng)年魯迅就在那里讀書、習(xí)字、對課,或者把宣紙蒙在《西游記》一類的小說上描繡像。

    (2)素以品行方正、教書認真著稱的壽鏡吾老先生嚴(yán)厲地說了這樣一句話:“以后要早到!”

    3 畫出課文中寫梅花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

    4 學(xué)習(xí)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個你熟悉的處所。

    評論4

    點此登錄 后即可暢所欲言

    [安徽省] 棒棒棒

    同桌一百

    2019-01-18 09:19:14

    [江蘇省徐州市] 很棒!真的管用!每天都在家學(xué)習(xí)1個小時。成績好了很多!

    panzhuoyuan

    2017-02-21 22:38:23

    [江蘇省] 非常好的網(wǎng)站!聽朋友推薦就辦了張卡,沒想到孩子的成績還真提高了不少!

    133****5383

    2016-07-15 09:51:39

    [江蘇省泰州市] 非常好的網(wǎng)站!聽朋友推薦就辦了張卡,沒想到孩子的成績還真提高了不少!

    wywy041021

    2016-02-02 13:42:28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說明 幫助中心 在線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